学科代码:083100

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2024年修订


一、学科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是一门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属于工学门类。本一级学科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运用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从工程学角度研究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医学仪器、设备及系统、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是生命与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论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与国防的各个领域。

本学科与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本学科以医学电子诊疗技术、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和脑科学与脑认知技术等方面为主要特色。拥有天津市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医学电子诊疗技术工程中心,以及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平台。本学科目标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爱国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高尚,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以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中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入了解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能针对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医学电子诊疗技术

2、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

3、脑科学与脑认知技术

四、培养方式

本学位点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办法。要求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同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应用实践的能力。

硕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即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导师指导小组的建立和管理由导师负责,成员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3-5名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名单及指导小组成员名单经培养单位审批确定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三部分。研究生选课按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完成。

2.硕士研究生

学分要求:总学分为32-34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1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非学位课可在本专业和全校其它专业已开出的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中任选,跨专业跨培养单位选课要以开课单位开出此课为前提。

3.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学     位     课    程

公共学位课(必修)

22310100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2431410013

高级学术英语

60

3

2

1230810033

数值分析

54

3

1

1231420101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18

1

1

123101302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专业学位课

(必修)

1230810023

矩阵论

54

3

1

1230912422

生物医学电子学

32

2

1

专业学位课

(选修)

2431011032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与系统

32

2

1

1730912042

生命科学导论

32

2

2

2330712132

现代信号处理

32

2

1

1730912052

医学电子仪器设计

32

2

1


学位课总学分 ≥19学分

必修

环节

学术报告


1

1-6

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

100

2

3



1230912412

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

32

2

2

2431213022

嵌入式系统

32

2

1

2330713172

无线传感网络

32

2

2

1230913442

生物医学光子学

32

2

2

2330712112

随机过程

32

2

1

1730913032

测量及误差分析理论

32

2

2

2330713262

医学成像技术

32

2

2

2330713152

生物特征与模式识别

32

2

2

2330713222

机器学习

32

2

2

1730913042

激光医学

32

2

2

2330712082

图像工程

32

2

2

1730913052

脑电信号分析与处理

32

2

2

1230710031

科技论文外语写作

30

1

2

21319130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述

30

2

1

2132103011

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线上课程)

28

1

2

2231013012

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

32

2

2

2431213012

医学检验学技术

32

2

1

总学分 ≥32学分

六、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

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在导师的安排下结合论文选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参加不少于100学时工作量的实践活动。实践环节完成后,由研究生本人登录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并经导师和培养单位审核后记入成绩。

学术报告除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外,还须至少听2次学术报告和做1次学术报告。

七、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课只计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成绩单由学生所在培养单位留存。

八、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及要求

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专业文献阅读进行选题并确定选题报告的内容后,举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会,由相关专家小组集体把关,严格审定,确保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可行性和论文工作量。于第三学期末交研究生院“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表”1份备案。

2)课题研究与中期阶段性报告

研究生经选题、审题、开题后应全力进行课题研究,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应遵从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课题研究中期应做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会由导师负责安排,相关专家小组成员负责审定。相关记录表在答辩结束后与学位申请审核材料一起交研究生院备案。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学年。

3)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定稿后于第六学期末由学生所在学院安排进行学位论文评阅、举行学位论文答辩会。具体论文评阅与答辩要求参见《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2021年修订)》(津工大[2021]21号)。

2、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参见天津工业大学关于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2021年修订)(津工大[2021]23号)。

3、取得代表性成果要求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代表性成果的要求参见《生物医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代表性成果的规定》2021年修订)(津工大生科[2021]8

九、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期限为5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十、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本学位授权点取得代表性成果的要求,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