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创新实践中心介绍
生命科学学院工程教育创新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创新实践中心”)秉承新工科建设理念,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基准,深度融合天津工业大学办学特色,紧密对接生物医学工程与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心通过整合优化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着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集“产、学、研、用”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有效贯通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链条。
二、创新实践中心建设内容
创新实践中心以“ME+合作导师计划”和“创曦工作室”为核心,构建“个性化培养-工程实践-创新转化”一体化培养体系。通过师生协同机制和医工融合平台,系统整合学生学习规划、硬件开发训练、科研竞赛实践等关键环节,形成从基础能力到创新应用的全链条培养路径。
图1 创新实践中心建设内容
1.ME+合作导师计划
“ME+合作导师计划”面向生物医学工程与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师生双选机制组建合作小组,制定贯穿四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计划创新实施“低年级贯通培养”模式,基于PMP项目管理和OKR目标管理方法,结合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理论+实践+管理”三维培养体系。师生通过双向评估确立合作意向,围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及实践项目开展阶梯式培养,最终根据学生发展成果颁发分级认证证书,实现从技术实践者到科研创新者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2.创曦工作室
“创曦工作室”构建医工融合实践平台,依托医疗电子协会开展“基础-技能-开发”三级实训体系。通过PCB设计、电路焊接等模块化课程实现零基础医电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开展EDA实训,搭建硬件人才成长通道。未来将聚焦嵌入式开发与医疗大数据方向,完善“选拔-培养-竞赛”培养闭环,形成从电子设计到智能医疗系统开发的全链条能力培养体系。